第3342章 管宁
所以说有着志向的将领,最为希望的就是能够有战事发生,战事发生之后,意味着军中的将领有着施展才华的地方,不至于说让以往勤学苦练的内容荒废掉。
当前不用考虑这样的事情,不代表以后不需要,提前明确好军中的制度,让军中的将士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也能保持着高昂的士气,面对敌军的时候有着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,这些都是能够保证晋国长治久远的。
“而今晋国逐渐的稳定下来,朕对于治下的情况,仅仅是各地官员汇报到朝廷而后官员整理送到朕的桌案上的罢了,其实朕对于之地的真实情况,并没有深入的了解,即日起,朕打算巡视晋国各州,到时候郭嘉与沮授陪伴在侧即可。”吕布道。
朝中的官员微微一愣,他们不明白为何吕布突然有了巡视各地的想法,不仅吕布,就连他们对各地的情况也没有真实的了解,或许朝中官了解的情况,连吕布了解的真实也没有。
“朕不在长安的这段时间,朝中的事务由贾诩和顾雍负责,其余人等听从命令行事。”
“喏。”众人齐声道。
帝王巡视地方,耗费颇大,当然这是对于以往的帝王而言的,同样的事情如果是放到了吕布的身上还会如此吗,吕布对于百姓的重视,朝中的官员是知道的,若是在吕布巡视地方的话,地方上的官员过于铺张浪费,必然会引起吕布的不满。
当然,这是熟悉吕布性格之人的看法,至于说寻常的官员肯定是希望给足皇家颜面,而阵势不能缺少。
贾诩和顾雍,正是单签晋国重要的臣子,其中顾雍更是出身世家,顾家在世家之中也是有着一定的名声的,但是经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,让顾雍对世家的前景并不看好,而世家的存在,地区是影响到了晋国的发展。
让顾雍能够转变成为这样的看法,吕布也是经过了一番努力的,顾雍乃是饱学之士,其才能是毋庸置疑的,而顾雍出身世家,在考虑事情的时候,难免会站到世家的角度上,这也是世家子弟身上经常出现的事情。
然而在晋国的时间长久之后,顾雍的这种想法渐渐的发生了转变,相对于世家而言,晋国最为在乎的就是百姓,这一点顾雍能够感受出来,而且世家的存在的确是影响到了君主在治地的发展策略。
于是才有了顾雍的改变,这让不少世家在顾雍的面前碰壁,按照其他世家的想法,同样是世家中人,而顾雍现在取得了这般高的地位,若是能够提携其他世家的话,必然能够提升世家在晋国的影响力,让世家逐渐恢复以往的局面。
却是为顾雍直接拒绝了,这也是世家不理解的地方,这些世家不死心的想要劝说顾家之人,却是被告知,顾雍的做法顾家之人难以左右。
顾家从江东迁移到了长安之后,表现的是很低调的,家族子弟虽说有在官场为官的,也是小心翼翼,唯恐触犯了晋国的法纪。从晋国的法纪上能够看出,无论世家背后的人有着多么高的地位,只要是世家违背了规矩,就会受到惩罚,正是因为这样严明的法纪,让晋国逐渐的稳定下来,并且在对阵敌军的时候,取得了一场场的胜利。
世家的影响力降低之后,随之而来的就是百姓能够得到真正稳定的生活,当百姓拥有了属于他们的田地,他们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到世家的干扰之后,百姓安居乐业,会是何等的情景。
当时其他的诸侯对晋国的情况也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,但是他们想要达到晋国这种对于治地的掌控程度,明显是困难的,晋国形成了一定的制度,诸侯最初的时候效仿,有可能会成功,初期的时候经过一些困难之后,治地将会逐渐的取得发展,但是当吕布治下强大的世家也转移到了其他诸侯的治地之后,这些诸侯想要效仿晋国的话,岂会是这般简单的事情。
其他的诸侯自然明白这样的事情,只能勉强的坚持下来,无论晋国是多么的强大,他们都需要一条道路走下去,因为世家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了左右诸侯治地至关重要的因素。
吕布巡视地方,这绝对是非同小可的事情,皇帝出行,随行的队伍肯定要精心挑选的,谁也不能肯定吕布会不会去兖州等地,当前兖州等地归附的时间不久,吕布前往兖州等地的话,肯定会有着不小的危险。
但是以吕布的性格,貌似根本就不会害怕危险,再说若是前往自己的治地都感觉到危险的话,这就说明这个君主是何等的失败。
众人散去之后,吕布将管宁留了下来,而今管宁乃是礼部尚书,在晋国也是有着一定地位之人,管宁的影响力之大,在于他负责管理长安学府的事情,管宁本身就是饱学之士,在学府之中,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,让学府中的学子对其也是恭敬有加。
成为礼部尚书之后,管宁没有继续管理长安学府,而是悉心研究晋国的礼制,一个国家是不能离开礼制的,一旦礼崩乐坏的话,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国家的动荡,礼制,国之根本也。
管宁乃是海内的大儒,本身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,由管宁担任礼部尚书,倒是不用担心有人从中作梗。
“朕欲要实行科举制度,之前已经在朝堂上与百官说了,如今由贾诩、郭嘉、李儒、顾雍负责科举制度的事情,你乃是礼部尚书,也要进入其中帮助一二,有不合理的地方,尽管指出来,朕需要的是一个能够让晋国更加强大的科举制度。”吕布开门见山的说道。
管宁对吕布的脾性自然是有所了解,不同于官员见面之后,彼此寒暄一番,事情到了吕布这里,将会变得更加的简单,只需要下达命令即可,而吕布的雷厉风行,亦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晋国的官员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