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15章 田丰调查
如同各地前来的商人,见到长安商会的官员之后是恭敬有加的,长安商会的官员可是他们的财神,有些时候甚至只需要长安官员的暗中授意,就能让一些商人难以得到想要的货物。
不过在一般情况下,长安商会的官员是不会这么做的,在商会之中,可是有着督察府的官员,若是愤怒不平的商人将这件事情告知督察府的官员,难免会有着不少的麻烦。
而今的情况不同了,乌孙的商人得罪的乃是户部尚书糜竺,商会的官员是按照糜竺的意思行事的,就算是督察府的官员查探,他们完全可以将事情推到糜竺的头上。
糜竺那可是晋国响当当的官员,纵然是督察府的官员也是需要慎重的,糜竺不仅是户部尚书,其妹更是贵妃,与皇帝是有着亲戚的,这样一来的话,查糜竺一旦没有问题的话,督察府的官员也是要倒霉的。
乌孙商人进入城内之后,并没有了解到这方面的情况,廛辘与以往一般,将货物运到商会,准备交易之后换取所需的物品。
廛辘可是有着暗中的任务的,他并不是急于想要离开长安,在长安逗留一段时间,打探到更多有关晋国的消息,对他来说才是主要的事情。
只是昨日城外发生的事情,想想都让人觉得郁闷,乌孙的商人来到晋国之后竟然会遇到这样的为难,难道晋国的军纪是这般的不严明吗,不过魏延的理由也是让人难以拒绝的,军中士卒盘查过往车辆,也是正常的事情。
至于说商人损失的货物,魏延信誓旦旦的声称,会有商会来负责,至于说这些乌孙的商人能不能从商会手中得到损失的货物,就不得而知了。
长安商会庞大,这些年来通过经商更是给晋国带来了诸多的发展,不然的话,糜竺为何会在朝中的地位得到这般迅速的提升。
而商会在对待商人的时候,讲究的是公平,让这些商人尽可能的感受到在长安城内经商,不会遇到更多的麻烦。
但是乌孙的商人来到长安之后,感觉到的是郁闷,不少商人的货物出现了破损的情况,这可是从乌孙远道而来的商人,他们在运送货物的时候极为不易,这些东西在乌孙或许不值钱,到了长安之后,还是挺值钱的,而换取到的货物,回到乌孙之后,能够让商人大赚一笔,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商人前往长安的原因之所在。
没有足够利益的驱使的话,这些商人岂会轻易的前来,商人追逐利益,他们想要得到的是更多的金钱。
但是来到商会之后,廛辘发现,乌孙的商人想要将手中的货物出售给商会,商会的官员竟然表示不能做主,若是出手货物的话,必须要经过户部尚书的批准。
前往长安的次数不少了,廛辘也知道负责商会的乃是户部尚书,但是户部尚书是何等官员,岂会是他能够轻易见到的。
不仅是廛辘,其余的乌孙商人也是如此,他们连户部尚书居住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,如何寻找。
接连数日,乌孙商人的货物,仍旧没有出售,以往其他地方的商人,对于乌孙商人的货物还是比较感兴趣的,甚至出的价格比之商会要更高,然而现在这些商人销声匿迹了,就算是乌孙商人主动去寻找这些商人,这些商人也是不予理会。在降低价格仍旧没有结果的情况下,廛辘意识到,这件事情,肯定是有晋国的官员故意为之,从城外的盘查商队,到进城之后在商会遇到的种种情况,若是没有官员的命令的话,何人敢于这般做。
长安商会之中有着督察府的官员,廛辘带领乌孙商人,直接告了城外的军队损坏他们的货物,商会的官员故意刁难。
接到这样的举报之后,督察府的官员也是有些不敢相信,商会中的官员竟然会为难商人,要知道这些商人前来可是给商会送利益的,而城外军队盘查的话,就需要调查一番了。
现如今田丰回到长安之后,继续执掌督察院,这位硬脾气的老头,可是天不怕地不怕,有些官员见到田丰之后就是绕道走,生怕引起田丰的注意之后给他们带来坏处。
只要是遇到不平的事情,田丰肯定会出手的,这等情况在晋国朝堂上可谓是屡见不鲜了,朝中官员对于田丰这样的性格早已经习惯了,若是田丰碰到不满的事情不说出来的话,才会让人感觉到奇怪了。
而田丰的存在,让更多的官员暗中不敢有着小动作,督察府的官员也是人人敬畏的存在,可以说督察府的官员对于田丰是敬畏有加的,在督察府之中一直讲究的便是刚直不阿,遇到有人作案的时候,不可有丝毫的姑息。
如同这次糜竺让长安商会的官员为难乌孙的商人,却是没有告知督察府的官员,就是害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,若是督察府的官员对于这件事情不满的话,完全可以上报朝廷就是。
商会的行径,让督察府的官员有些不解,不过拿不定的事情,他们会上报给督察院,由督察院的官员进行处置。
田丰在得到这样的消息之后,表现的还是比较迅速的,其他国家的商人在城内遇到了刁难的事情,这其中会不会是有着官员想要从中谋取好处呢,尤其是长安商会,牵扯到不小的利益,每日前往经商的商人有着多少,正是因为如此,才有督察府的官员专门住在商会之内,为的就是发现情况及时处置,震慑商会中的官员。
田丰当即派遣官员前往商会查探情况,不管怎么说,商会可是晋国的重要收入来源,不能让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。
商会的官员见到督察院的官员前来,胆战心惊,督察院的官员可是官员畏惧的存在,若是回答的问题让督察院的官员找到更多毛病的话,说不定他们会因此而倒霉的。
有关督察院的种种威名,早已在晋国的官场上传开了。
(本章完)